解開精神科醫生的工作疑惑 一天見多少個病人?

健康資訊

發布時間: 2017/06/20 12:18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2:53

分享:

分享:

醫管局曾估計,香港有100至170萬人患有精神障礙,惟有關數字並未統計隱藏的情緒病患者。電影《一念無明》中,精神科醫生眼裡只有面前的電腦螢幕,他目無表情,機械式地問扮演躁鬱症病人的余文樂:「最近有沒有想自殺?」,未夠一分鐘就說他可以離開。

現實中的精神科醫生又是如何?TOPick向網上專欄作家、精神科醫生益力多醫生(筆名)請教,解開有關精神科醫生的疑惑:

問:精神科醫生與其他專科醫生的分別?

答:精神科與其他專科最大的分別,就是診斷很多時依靠臨床判斷,故未必能100%確診,「但就是因為這不確定性,當精神科醫生更具挑戰性。」

問:精神科醫生一天見多少個病人?

答:一次門診(約4小時),會見大約20至30名病人,如情況不穩的患者,醫生最多可見約20分鐘。而每位醫生通常會跟進處理10多個病症。

問:精神科醫生如何跟病人講他們有病?

答:通常醫到70至80%會跟他們說有病,比如要用藥減少幻聽,便可跟他說:「我們要一齊清除敵人」,或者反問「你從前好像沒有聽過這種聲音,為何現在就聽到」,慢慢幫助患者認清有病的事實。

問:精神病是天生還是後天?

答:兩者均有影響,不過部分病如躁鬱症、精神分裂屬於遺傳性較高;抑鬱、焦慮症的遺傳性則較低。

問:一旦患精神病就不能斷尾嗎?

答:不一定,也有很多時候情況穩定一段長時間後可依照醫生意見逐漸停藥,之後覆診觀察就可。不過部分病症確實要「睇一世」,如躁鬱症、精神分裂症、妄想症、不斷復發的抑鬱症。

問:面對暴力時醫生可如何應對?

答:醫生和護士間有暗號,代表醫生有危險,或是要強制病人入院,枱底亦有救命鐘,但益力多醫生自言「見過那麼多病人,沒被人打過,也沒按過一次救命鐘。」

他指,因傳媒往往會放大精神病人的暴力問題,大眾才有錯覺認為精神病人常有暴力行為。以他所見,其實大部分病人甚少有暴力行為,「很多時跟正常人沒甚麼分別。」

問:精神科醫生需要做手術嗎?

答:精神科醫生的工作主要為心理及藥物治療,至於需要參與的接近手術治療就只有「腦電盪治療」(ECT),即讓電流通過腦部,使腦內化學物質恢復正常的平衡。

腦電盪會在病人同意及麻醉之下進行,通常用以治療嚴重抑鬱、藥物無效的患者。

問:如何考取精神科專科資格?

答:大學畢業後,約6年後可成為精神科專科醫生,之前的銜頭則為「駐院醫生」。精神科專科資格分3部分,包括筆試、臨床及研究論文。

問:精神科醫生可跟病人做朋友嗎?

答:一般不會跟病人做朋友,但會視乎情況分享自己的故事。

有時有些心理治療需要讓病人有一個感到很理想(idealized)的對象,用以引領他們到康復,便不會說太多自己的情況;但有些患者只需一種同行的感覺,我們則會分享自己的故事,給他們被支援的感覺。

不過,在治療的過程中有些病人會對醫生產生依賴的感覺,例如有些病人很想使大家關係好一點便可能會送禮物。

如果有人送禮物,有時會答:『謝謝你的禮物,作為醫生,我會與同事們一同分享。』,若是一張心意卡,一般樂意接受。

問:如何分辨真假精神病人?

答:我們通常會先相信病人的說話,但若在仔細查問下發現病人所說的有前後矛盾,醫生會向他身邊的家人朋友了解如:生活情況,精神狀態、服藥的情況等,以協助診斷。

試過有一個病人說吃藥幾日後便好了,但原來根本沒有食藥,驗尿結果也驗不到任何藥物,因此才懷疑他所說的病情有否不實之處。

不過要分辨病人是否有隱瞞或假扮患病,不能單靠一次見面下判斷,醫生會留意看症狀有否異常情況、有沒有轉來轉去,以及病人所說的與親友的觀察有否互相矛盾。

問:為何有人會假扮精神病人?

答:很多原因,舉例說,精神科藥物很貴,試過有病人不斷說有幻聽,要求醫生開抗思覺失調藥物,最後卻偷偷用藥換取毒品,「例如他們可能將冰毒與抗思覺失調藥一同吃,便以為可在沒幻覺下有興奮感覺,但實際上這造法也有危險性。」

問:社會對精神科醫生有哪些誤解?

答: 精神科醫生沒電影所說般機械化,很多也以幫助病人為出發點,但有時病人太多,分配不到一個理想的診症時間,所以希望醫管局在增加資源時,不要只着眼把「新症等候時間縮短」或急著開新服務,應先改善現有服務,減少每節看病人數,讓醫生有足夠時間了解病人的情況。

另外,坊間對入住精神病院有很多迷思,其實跟普通科病房沒分別,但卻可透過長時間觀察提供更密集的治療。

【其他熱話】亂倫是人類本性?精神科醫生:我曾遇上兩個亂倫個案

【其他熱話】精神科醫生拆解「反社會人格」 給人感覺口齒伶俐有魅力

【其他熱話】外科醫生在死亡裡起革命 推環保殯儀:不跟傳統走

撰文 : TOPick記者 劉芷盈